【央媒】央媒眼中的吉林︱冰雪季大幕將啟
編輯:孔笑妍 來源:中國吉林網 2023-11-10 09:41
新華每日電訊一版刊發《守護“東北三江源”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解讀長白山“綠色密碼”》;刊發《京津冀和東北等地災后重建最新進展》,其中報道舒蘭多舉措保障受災群眾開啟新生活;半月談刊發《災害頻發,糧食再豐收是怎么辦到的》,其中報道吉林省成立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專班,采取“干部+專家”模式形成抗災合力,保豐收取得的成效;參考消息刊發《中俄“生態接力”打造萬里“白鶴廊道”》,報道吉林省加強對“綠水青山黑土地、藍天白云好空氣”的守護,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呈現至美生態圖景。
CCTV-13新聞頻道播發《2023候鳥遷徙 吉林通榆 追尋白鶴“戀戀”的遷徙之路》《吉林 積極應對降雪影響 確保農業生產設施安全》。
人民網刊發《匯聚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大能量” 吉林這樣干!》,報道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同比增幅8月份和9月份連續兩個月排名全國第一。
中國新聞網刊發《吉林連迎降雪降溫 冰雪季大幕將啟》,報道吉林省各地雪場開展人工造雪加速邁入新雪季。
新華社
新華每日電訊一版刊發《守護“東北三江源”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解讀長白山“綠色密碼”》,報道長白山加快綠色轉型發展,向生態文明要效益,讓綠色賦能未來,從留住“綠水青山”到收獲“金山銀山”。
新華每日電訊刊發《確保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京津冀和東北等地災后重建最新進展》,其中報道舒蘭市為了確保群眾溫暖過冬,新開村開啟重建工作,按照制定好的時間表一步步“新生”。
半月談刊發綜合述評《災害頻發,糧食再豐收是怎么辦到的》,其中報道吉林省農業農村廳成立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專班,采取“干部+專家”模式,力爭將災害損失減少到最小。
參考消息刊發《中俄“生態接力”打造萬里“白鶴廊道”》,報道吉林省加強對“綠水青山黑土地、藍天白云好空氣”的守護,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呈現至美生態圖景。
新華網刊發《奮戰2天2夜 沈鐵長春車務段全力應對今冬強降雪》。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刊發綜合稿件《中國銀行發揮全球化、綜合化特色——優化場景應用 提升金融服務》,其中報道吉林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按照“一企一策”原則進行產業投資精準對接,更好地滿足各方需求。
人民網刊發《匯聚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大能量” 吉林這樣干!》,報道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同比增幅8月份和9月份連續兩個月排名全國第一,該報道被人民網首頁采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中國之聲播出綜合新聞《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雪藍色預警 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全力保障民生》,其中報道吉林中部和東部山區再次出現較明顯雨雪天氣;吉林多地供熱企業加大供熱流量,應急隊伍24小時備勤,確保出現故障能夠及時搶修。央視網刊發相關內容。
CCTV-13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播發《吉林 積極應對降雪影響 確保農業生產設施安全》,報道公主嶺市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組織人力清理積雪,指導種植戶做好低溫天氣下設施大棚內溫濕、光系的調節,保障生產和設施安全。
CCTV-13新聞頻道播發《2023候鳥遷徙 吉林通榆 追尋白鶴“戀戀”的遷徙之路》。
CCTV-4中文國際頻道“今日環球”播發《吉林長春:上百只東方白鸛因暴雪受困》,報道日前上百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因寒潮暴風雪被困長春工業大學校園,長春市野生動物救助站對其展開救助。CCTV-13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播發相關內容。
央視新聞客戶端推出《白山松水看振興 | 白城 聚焦維護國家“五大安全” 促進優勢資源高質量發展》,專訪白城市市長楊大勇,全面展現白城市落實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精神,維護國家“五大安全”。
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刊發綜合稿件《書寫基層治理“中國方案”新篇章——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實踐中取得更大成效》,其中報道四平市梨樹縣林海鎮設立“簽約法官”,開展“點對點”法律服務,每年年初由法律服務工作者到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進行普法活動。
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刊發《吉林連迎降雪降溫 冰雪季大幕將啟》,報道吉林省各地雪場開展人工造雪加速邁入新雪季。
中國新聞網刊發《長春連續降雪 逾1.6萬環衛工人全力清雪》。
農民日報
農民日報一版刊發綜合述評《多地受災,秋糧為何還豐收?》,其中報道吉林省綜合利用“邊際”土地,自2022年以來謀劃實施鹽堿地綜合利用土地整治項目145個,計劃新增耕地面積70萬畝,實現種植49.4萬畝。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刊發《吉林省新裝備工匠學院揭牌》。